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15759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836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官月蘭科長楊淑妃主任
主編/徐昀霖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徐昀霖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836期
 點閱次數: 191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7/10/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pic   給魚兒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興大發表魚骨型魚道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給魚兒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興大發表魚骨型魚道
pic
給魚兒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國立中興大學與水利署經歷17年的合作研究,設計出一款新型態的魚骨型魚道,適合多樣化的小型魚蝦上溯,特別適用於台灣本土性魚類,同時具有高效能的排砂效率。目前此魚道建置於嘉義八掌溪、宜蘭仁澤防砂壩、新竹頭前溪,有效兼顧生態保育與防砂防災功能。

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特聘教授陳樹群表示,台灣水域生態系豐富,但也因河短坡陡流急,豐枯流量變化大,導致土砂災害頻仍,為求治山防洪保護上下游安全,大都以興建防砂壩、固床工等防災工程,減緩泥砂輸送量及穩定河道。同時為提供民生等用水及水利發電,也大量興建水庫以穩定水源。這些橫向結構物雖帶給人類利益,但也阻斷魚類洄游及縮短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間。

因此興建魚道跨越堰壩,以維護水域生態,是世界先進國家共同的課題。目前歐美各國的魚道多針對單一大型魚種(如鮭魚等),且多設於含砂量極低的攔河堰,大都以隔柵型態,來減緩流速及增加水深,使魚類順利上溯,但此型態複製到台灣,除了無法適用於多種小型魚蝦類或兩棲動物外,對於多為多砂河川的台灣來說,隔柵更經常造成魚道内泥沙淤積。

陳樹群研究團隊與水利署水規所自2000年起,開始針對台灣堰壩的魚道缺失進行調查,廣為分析台灣特有種魚蝦類的生態行為,提出新型魚道的設計觀念,此款魚道分魚骨區、休息區與水道區三部分,魚骨區因造型順流特性,底部具有減緩流速功能,更能強化排砂效果,且隨著流量增加,排砂效能更佳,一般排砂率可超過95%,亦即魚道內的泥沙不超過5%,因此配置在防砂壩可以防止魚道淤積,使其魚道功能不致衰減;休息區提供魚類短暫休憩與躲藏;水道區則促使魚類順利上溯。

陳樹群指出,此魚道並可依不同水流特性,滿足多樣化魚蝦類上溯使用。可適用於台灣特有種魚類如下:游泳性魚類:如台灣石礗、粗首鱲、何氏棘魞、白鰻,可達50%以上之上溯率;吸盤性魚類:如明潭吻蝦虎、埔里中華爬岩鰍,可達30%之上溯率;攀爬性水中生物:如大和沼蝦可利用麻繩或粗糙邊壁上溯,即使魚道內僅保持濕潤狀態也可以完成上溯。

記者常維鈞報導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