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97期
|
 |
|
 |
 |
 |
|
【2009/5/7 】 |
|
 |
雜誌更多元 不怕金融風暴 |
 |
 |
|
 |
 |
|  |
|
【中央社倫敦專電】金融風暴狂襲,但全球雜誌銷售量並未受到嚴重影響,業者指出,媒體多元化並不會造成傳統雜誌消失,未來雜誌的內容將在個人電腦、手機、電視等不同媒介上呈現。
國際期刊新聞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eriodical Press, FIPP)第37屆國際雜誌大會在倫敦舉行,會長坎莫費德(Don Kummerfeld)表示,多媒體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美、歐、亞地區的多家雜誌也開始朝這個方向發展,但多媒體的成功不代表傳統雜誌將會消失,隨著報紙減少,雜誌將成為「可信靠的長期新聞守門員」。
出版150多家雜誌的瑞典伯乃爾報團(Bonnier International Magazines)公司國際代理經理柏格曼(Joakim Bergman)表示,金融風暴對雜誌的銷售量衝擊有限,經濟惡化可能導致民眾減少旅行,但取消雜誌訂閱的情況不多,數本以遊艇為主的雜誌銷售量下滑,其它諸如科學、親子、美容、園藝類別的雜誌,訂閱及銷售未見減少。
專程到倫敦與會的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商業周刊社長俞國定也說,金融海嘯加速全球雜誌業「進化」,使雜誌業出現結構性變化,體質不好的雜誌無法生存。他表示,雜誌業者需要透過數位化做整合式運用,進行「虛、實結合」,藉由網站強化品牌,讓品牌能推的更遠更廣;不過目前網路的廣告或e-commerce的收入仍有限。
供全球約2000家雜誌同步數位化網路版雜誌的Zinio Global公司歐洲與拉丁美洲地區總經理索拉(Joan Sola )說,雜誌的趨勢是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閱讀,要成為讀者首選的閱讀螢幕必須符合貼近使用者、可以做個人化和互動的廣告、及本身具有付費系統功能。
預估,到2015年全球將有至少50億個無線上網的科技產品,其中多數是手機,手機將成為未來讀者購買並下載雜誌的最普遍工具。索拉指出,金融風暴對Zinio的營運沒有影響,未來還將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雜誌由紙本轉戰到手機、攻佔個人電腦,並將進入家庭的客廳,有了互動式的功能,諸如瑜珈動作「躍然紙上」,消費者看到鍾愛的服裝可以直接點選購買,想嘗試同一款式但不同顏色的鞋子,彈指也可以做到,他形容,出版界進入令人興奮的「黃金時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