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ages/title_2_01.gif) |
第494期
|
![](images/title_2_03.gif) |
|
![pic](images/box4_01.gif) |
![pic](images/box4_02.gif) |
![pic](images/box4_03.gif) |
|
【2011/3/23 】 |
|
![pic](images/box4_04.gif) |
父母教養態度,真的要一致?【文/蔡三汝 臺北市教育e週報編輯】
|
![pic](images/box4_06.gif) |
![pic](images/box4_04.gif) |
|
![pic](images/box4_06.gif) |
![pic](images/box4_04.gif) |
| ![pic](images/box4_06.gif) |
|
嬰兒自呱呱墜地,最先接觸的人是父母。幼兒人格的養成,父母也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關鍵的角色,父母的教養方式與態度,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人格造就也有相對的影響。常聽人說:「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因此,我們想要扮演一位成功的父母,除了不斷的吸收教養子女的知識,另必須從實際生活中獲得一些體驗,以建立正確的教養方式與態度,有效的幫助孩子成長。
有回,與好友相約到復古餐廳餐敘,先生和女兒在看到展售的芒果乾,不約而同的四眼相接、會心而笑,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我打破砂鍋追問原因,才知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當家長的總是有許多約定,諸如:『公共場合不奔跑』、『不吃含色素的零嘴』……等等,一般的父母會認為,這樣才能成就一位有教養、又健康的好孩子,沒想到在父女相視而笑的默契中,揭穿了二十餘年的秘密,原來在母親嚴格要求不准吃芒果乾,父親卻暗地與孩子買了不該吃的芒果乾,並且勾勾手約定絕不告訴媽媽,當下孩子的心情是愉悅的、滿足的、受支持的,成長中的孩子,對規約的叛逆、對禁止的好奇,在爸爸的陪伴中體驗,也在媽媽不知情的過程中安然通過。
身旁的朋友目睹此狀有感而發,朋友是十足的完美主義者,孩子考試成績即使高達98分,還是會被高分貝責備,而了解媽媽用心的爸爸,雖未在旁添油加醋,也因尊重媽媽的管教而一語不發。因為家長事事要求完美,且父母教養態度一致,孩子在國、高中階段叛逆期,常與家長保持距離,疏離的親子關係,常使家庭氛圍凝結僵化,母親當下也不時埋怨為何如此的關心,仍不得孩子的體諒。如今孩子都已長大,回頭觀望走過痕跡,不禁遺憾:當時責罵小孩時,並不希望孩子心生恐懼,但由於母親的高壓,加上父親的沉默,讓孩子沒有支持的力量,覺得孤單、無助。
教養子女是一門學問,需要多學、多問,更要適性,才能有助子女健康快樂成長,並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到底父母的教養態度要一致?還是對立呢?孩子犯錯或再而三不聽規勸,有些父母在責備孩子的當下,看法差異很大,爸爸罵一句,母親反駁兩句,讓孩子無所適從,或覺有機可趁;有些父母教養理念一致,當媽媽的指責一句,爸爸加強一句,或沉默不語,孩子都可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或孤獨無援。
教育再普及,也沒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教養模式」,因為每個家庭狀況不同,家長和子女的人格特質、知識水準、生活經驗也各有差異。但是只要秉持著「教」必須是愛的教育;「養」必須是負責任的養育,也就八九不離十了,若要進一步達到「藝術」的境界,則有賴為人父母者不斷的從經驗中用心探討,從生活上細心琢磨,才能夠找到親子契合的平衡點。聰明的父母們!在教養兒女的歷程中除了盡責,也別忘了享受孩子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及親子互動的滿足與幸福喔!
|
|
|
|
|
![pic](images/box4_07.gif) |
![pic](images/box4_08.gif) |
![pic](images/box4_09.gif) |
![](images/spacer.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