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
取消訂閱
點閱次數:
60261393
訂閱人數:
58182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
2
3
4
5
>>
>|
第590期
編輯群
發行人/
丁亞雯局長
總編輯/
鄭信一科長
、
吳金盛主任
主編/
謝勝隆 校長
編輯/
謝勝隆主編、周明蒨主任、張幸愉校長
第590期
點閱次數:
471
電子報內容
【2013/1/23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牙齦出血莫輕忽 當心引發全口嚴重牙周病
國內民眾往往以為牙齦出血是火氣大的徵兆,而忽略它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狀,容易造成牙齒動搖和更嚴重的牙周病發生。醫師提醒民眾,一旦出現牙齦出血症狀時,就必須要及早就醫接受治療,才可以遠離牙周病的威脅。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發現國內高達有9成9年滿18歲的國人罹患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罹患比例位居全亞洲之冠,但是當中只有4成的人會就診,顯示出國人長期忽視牙齦出血的現象,容易導致日後更嚴重的牙周病發生。
臺大醫院牙周病科醫師蕭孝德表示,牙周病通常會出現牙齦紅腫出血等重要的臨床表徵,只要當牙齦出血時,及早就醫接受治療,並運用牙刷、指尖刷和牙線做好自我的牙齒清潔,對牙菌斑和牙結石進行清除和控制,就可以遠離牙周病的威脅。
臺大醫院牙周病科醫師蔡逸民也說,牙齦出血是早期牙周病的發炎反應,但是因為出血初期不會痛,沒有感覺,容易讓民眾忽略,實際上卻可能累積非常多的牙菌斑,如果要是延誤等到牙齒動搖,或者是全口出現嚴重的牙菌斑、牙結石和牙周發炎才就醫,恐怕將來即使花更高的代價來進行全口矯治和重建,也無法恢復原來的功能。
避免讓牙周病提早報到,民眾除了要養成三餐飯後定期刷牙的好習慣,還有每半年定期接受口腔檢查之外,蔡逸民醫師也以「停、看、壓」的口訣,提醒民眾在刷牙時要停下來看看泡沫中是否有血漬、也要看看牙齦顏色是否出現暗紅或紫紅色,以及牙齒縫隙是否愈來愈大,另外,更可以用手或牙刷按壓牙齦,觀察是否有出血的情況,來判斷自己是否為牙周病「微出血族」的高危險群。
(康紀漢)
相關連結:
1:
牙齦出血莫輕忽 當心引發全口嚴重牙周病
附檔:
|
轉寄好友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