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訂閱
取消訂閱
點閱次數:
60394244
訂閱人數:
58185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
2
3
4
5
>>
>|
第661期
編輯群
發行人/
林奕華局長
總編輯/
鄭信一科長
、
何雅娟主任
主編/
謝勝隆 校長
編輯/
謝勝隆主編、周明蒨主任、張幸愉校長
第661期
點閱次數:
548
電子報內容
【2014/5/29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自我解嘲或遠離現場 向毒品說No!
少數青少年族群,受到家庭及交友關係的影響,容易發生誤用毒品的情形,專家建議,青少年朋友可善用一些拒絕技巧,包括:自我解嘲或遠離現場等,婉拒同儕的誘惑。
部分青少年族群,家庭功能失常,學習成就與意願低落,加上交友關係複雜,與好奇心的驅使,成為接觸毒品的高風險族群。如果孩子出現鬼鬼祟祟的行為、上學不規律、經常接聽神祕的電話、躲到隱密的場所或身上有奇怪的塑膠味道,家長或師長須特別留意,孩子是否有誤用毒品的情形。
12-18歲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同儕的影響,家長須留意孩子交友的狀況。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教授郭鐘隆表示,孩子本身也可使用一些拒絕技巧,避免同儕的誘惑。例如:運用自我解嘲的方法,表示自己膽小不敢使用毒品;藉機遠離現場,說明自己有事須先行離開;或是表達彼此是好友,生活中還有其他比毒品更有意義的事物,可一同嘗試等。
青少年較常使用的三四級毒品,較易戒除,短則一個月,慢則三個月,或半年到一年不等。郭鐘隆教授說,輔導戒除毒品,就像一場拔河,只要兩邊共同努力,創造更多正面的力量,就能救回更多的孩子。
周星玓
相關連結:
1:
自我解嘲或遠離現場 向毒品說No!
附檔:
|
轉寄好友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