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926期
|
|
|
|
|
|
|
【2019/8/26 】 |
|
|
108新課綱啟動 跨域閱讀新思維【文圖/高毓屏 臺北市大安區龍安國小閱讀教師】 |
|
|
|
|
|
| |
|
新學期開始,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多文本識讀能力」成為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重要關鍵。閱讀能幫助學生培養表達與思辨的知能,引領學生從文本中印證現實生活,觀察社會脈動,也能在跨領域探索的學習主流中發展自學能力。但能否實踐的關鍵,取決於教師採用何種策略為學生導航,以開啟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閱讀視野呢?
培養學生識讀能力要從「大量閱讀」起步,低年級學生透過大量閱讀繪本、童話、童詩與橋樑書的過程,不但能提升識字率,更能快速累積知識,奠定群文閱讀的基礎。臺灣的繪本書發展蓬勃,用心耕耘的出版社不少,不但文字內容講究,插圖畫風更別具特色,有些繪本書甚至透過色彩布局就能讓讀者對故事內容產生連結,預測出作者寓意。因此,提供低年級學生大量閱讀圖文書的機會非常有必要,圖文並茂的繪本書正是訓練學生「圖文詮釋轉換能力」的最佳教材。
大量閱讀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與品味,但當跨領域生活情境議題成為中年級課堂上的家常菜時,教師該如何為孩子推薦閱讀菜單呢?廣泛閱讀多類型、非連續性的文本對中年級學生有其必要,教師有計畫的引導學生組織、思考與內化自己的閱讀感受,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歷程。在小學圖書館裡仔細觀察學生自由借閱書籍的情況,不難發現多數小學生偏愛閱讀故事性文本,知識性文本的閱讀量普遍偏低;新課綱上路後,圖表與圖鑑的「資料判讀能力」更顯重要,「找論據、學思辯」的練習與示範,勢必成為課堂重點〪因此,教師應依學生程度,將科普類書籍、報刊雜誌、名人典範、新知短文等實用性質的生活選材,列入中年級班級晨讀與親子共讀的推薦書單,提供學生與家長選書方向,讓孩子從日常閱讀中培養提問與歸納的能力,嫻熟科學知識探索的途徑。
透過知識性文本閱讀能訓練學生邏輯推理與反思的能力,而「長文閱讀」的訓練,則可讓學生練習統整解釋與省思評鑑。高年級是啟動閱讀少年小說的適切階段,也是學生較樂於主動接觸的長文類型,透過長篇故事的描述,學生較能體會小說所要傳達的生命甘苦與人性衝擊,並從小說情節中練習解讀自我想法並學習解決成長問題的能力。教師若能適時提供學生小說選書的方向與閱讀策略,搭起閱讀長文的鷹架,透過同儕討論讓學生看見小說裡的亮點,學生將更能找到閱讀少年小說的樂趣。
社會的多樣化與數位媒體的興起分散了學生閱讀的注意力,新聞真偽的辨別也成為議題探究必備的內涵,而「媒體識讀」的能力需奠基在長期閱讀素養養成的基礎之上,不容忽視。新課綱強調學校教育應與生活經驗連結,教師在課堂上循序引領學生覺知生活問題的同時,除了導入廣泛跨領域的時事資訊外,也可多加介紹臺灣本土優質的兒童讀物,讓學生從在地文化閱讀中體察自我,關懷自身生長的環境,建立自我價值,提升面對議題的責任感與行動力,服膺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核心價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