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799024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27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張云棻校長
編輯/張云棻校長、潘宜均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27期
 點閱次數: 1576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8/29
pic   哥倫比亞大學—培養醫師、律師前 先培養深思的人 pic
pic pic
pic pic
在進入AI時代的今天, 哥大重視百年歷史的「核心課程」, 讓學生透過閱讀文史哲經典, 培養批判思考、鑒古知今的洞察力。

曾在避險私募基金機構擔任投資人關係部經理的蔡華君,對自己掌握世界歷史和局勢有一份篤定。「我不怕去見陌生客戶,不論是肯亞、中東或俄羅斯,我都能跟他們交談,且留下深刻印象,最後接到訂單。」

三十一歲的蔡華君回想:「如果不是哥大的核心課程『當代文明課』,我這輩子絕不可能去讀《可蘭經》,也絕不可能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問題的起源。」

哥大神經科學和行為系大三學生阿曼·阿薩德(Arman Azad)也說:「畢業後我想進醫學院,核心課程的哲學、倫理學,讓我了解現實,以及人生做的每個決定是如何成形,會幫助我成為一個比較好的醫生。」

兩人都(曾)在哥大大學部求學,哥大歷時百年的「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讓他們不僅專業有成,也成為更深思的人。

屬於常春藤盟校的哥倫比亞大學,以社會科學、工程和應用科學著稱。因位處紐約市曼哈頓的地利之便,學生享有世界一流的視野和體驗。從聆聽聯合國政要演講、融入多元種族文化,到參觀上百間博物館、美術館、劇場、欣賞近萬場音樂會等,「紐約市就是一個大的生活實驗室,」哥大大學部家長理事會聯席主席成員許雅寧形容。

愛閱讀、好奇心為錄取要件
所有哥大大學部學生最深刻的共同記憶就是核心課程。

不同於一般被視為「營養學分」的通識課,哥大核心課程共五十九個學分,隸屬於文學院、工程學院的大一、大二學生不分系,共同必修寫作、藝術、音樂賞析等,還要深入探討西方文學、當代文明經典(工程學院學生可擇一),理解最新科學發現。文學院畢業需完成一百二十四個學分,核心課程就占了四成以上。

為培養批判思考、鑒古知今的洞察力,學生被要求深入閱讀荷馬史詩《奧德賽》、柏拉圖《理想國》、但丁《神曲》、彌爾頓《失樂園》等,並參與課堂討論。

每週平均一百八十頁的經典閱讀量,又橫跨所有人類知識領域,申請入學時,準新生是否勝任修習核心課程的要求,尤其是否喜愛閱讀,成為能不能被哥大錄取的一個必要條件。

哥大大學部招生網站上就明列四個申請哥大必填的特別問題,都和閱讀有關:過去一年學校指定、自己喜愛的書籍、過去一年經常閱讀的平面或電子出版品,以及過去一年你最欣賞的電影、展覽、音樂會、演講等。

根據哥大大學部官網,二○一八年有約四萬人申請,只錄取二千二百一十四人,其中九成以上的錄取者都是高中成績排在全校前一○%的佼佼者。「哥大學生必須是好奇的思考者、樂意成長、有想像力、並能運用知識,」在哥大任教二十七年的古典文學系系主任蓋瑞·威廉斯(Gareth Williams)表示。

今年將滿一百年的哥大核心課程,始於一九一九年為促成世界和平、避免剛結束的第一次大戰再度發生,在進入AI時代的今天,人的工作不斷被機器取代,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有了新的挑戰,這些經典的智慧更彌足珍貴且意義深重。經典背後有著百年不變的理念:教育的目的不在培養醫師、律師、工程師、政治家,而在培養有教養、會思考的「人」。

課堂強調對話、傾聽
核心課程的上課方式,也獨樹一格且極難複製。

在科技使人際疏離、對話稀少的今天,核心課程特別強調對話。全體新生分為六十幾個小組,每組二十二人,由六十幾位老師分別引導帶領討論。核心課程的課表、進度統一,全體修課學生在同一時間內,閱讀同樣內容,方便學生隨時隨地討論。

核心課程也是一門練習互相理解的「社會性功課」。老師們欣喜的發現,一整個學期,過度依賴手機的十八、十九歲世代,至少每週一到週四有一·五至兩小時,必須和不同課、不同小組的二十一位同學「面對面」討論,學習彼此傾聽、表達觀點。

讓來自台灣新竹實中、升大三的蔡昀珊印象最深刻的是,和背景、宗教、種族完全不同的同學一起閱讀、討論,會形成很強的知性和情感上的連結。「大家一直辯論,可以聽到不同的意見,你不一定要同意,但視野開拓了,原來事情可以這樣想,」她在克服了最初的語言障礙後,慢慢也感覺到自己的成長。

「核心課程最重要是將『聖賢、古人』的思想放在現實世界裡,這些不是書本裡的古典文學、哲學、政治史,而與現代息息相關,學生也和這些哲學家跨世代展開朋友般對話,」任教十七年的當代文明課講師鄭義靜(Rachel E. Chung)強調。

主修經濟和永續發展的大三學生余承叡,形容核心課程很「酷」。儘管他在紐約長大、就學,閱讀文史哲原典仍屬前所未有的挑戰,但老師的帶領讓他發現,很多經典的主題是互相關聯的,「讓我理解思考現在社會上很複雜的議題時,可以從何開始。」

「大學教育不只是一個專業科目或技術,這世界需要更多體貼、慷慨、開放心胸等人的價值。人文課程可讓社會菁英的醫師、律師、工程師、政治家了解,是什麼讓人充滿動機、什麼讓人害怕或懷抱希望,心理學如何運作,」威廉斯說。

訓練學生把問題想透徹
雖然核心課程有統一的課表和進度,但每位老師仍有個人教學風格和自由度。蔡昀珊特別喜歡用現代觀點去詮釋經典的上課方式。「老師讓每位同學輪流當老師,引導討論,並鼓勵我們把自身的體驗帶進來,例如,可以用一段影像、一件藝術作品、一段流行歌曲,來詮釋理解中的經典。」

來自加拿大的藝術史博士後研究員緹安娜·烏雪茲(Tianna Uchacz),擔任當代文明課的講師,她和其他哥大老師一樣「把紐約當成一個大教室」。隨時利用各種藝文活動、文化資源設計校外教學。不論是根據上課主題去參觀博物館、古籍珍本書店、看歌劇、舞台劇,從古典到現代,都讓學生感覺典範不遠,清楚人類如何走到今天。

哥大師生形容核心課程為「一趟形塑心和腦的發現之旅」。

原本為了追求電影夢進哥大的蔡昀珊,在兩年的探索後決定,轉為雙主修視覺藝術和社會學。畢業十年的校友蔡華君也肯定,核心課程強迫她形成觀點,練習把問題想得透徹、深入,「發現自己原來有批判思考的能力。」

百年來,核心課程促成一種「共同的社群感」,成為哥大畢業生改變世界、解決困難問題的最大養分。
附檔: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