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60164271
訂閱人數: 58178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29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林泰安校長
編輯/林泰安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29期
 點閱次數: 519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9/27 中時電子報
pic   921大地震20年了,當初的以工代賑的政策轉型升級了嗎? pic
pic pic
pic pic
記者王福闓

一場震撼全台的 921大地震,當時破碎了許多家庭的美夢,也讓許多人失去了工作和生存的勇氣,尤其當時的重災區更為嚴重。也在那時政府在參考歐盟的「第三系統就業與區域發展」的政策精神,以及考量不要讓災民及失業者就此失去了信心,針對「921大地震— 以工代賑」的概念提出了「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原本的期待是讓當時的災民透過補助及計劃,能夠重新找到自己生存的勇氣和建立專長,但發展至今近20年,卻成了在營運能力不完備,又不具備商業模式的特殊補助單位。

當中,又分為「社會型」及「經濟型」,社會型多半都是以當地的社會文化或議題為主,所以當時申請的單位像是原住民部落的文化及工藝保存,或是偏鄉的特殊農作及生活的維繫。但因為後來不少計劃也都重複的再協助這些單位,卻也變成了「 社會政策」、「 農業政策」甚至「 原住民政策」不斷的重複在特定很會申請計劃的單位身上。

另外是近幾年,社會企業的興起以及銀髮就業的風潮,原來歸類在「經濟性」的多元就業方案申請單位,因為受限薪資條件及冗長的行政程序,若是有能的工作者並不太願意留在這樣的單位長期任職,而多半能找到符合條件,屬於協助對象的「失業者與就業服務法第 24條第1項各款所列之特定對象失業者」,有不少其實是在沒有工作意願或是能力較差的情況下,為了讓單位生存而勉強進入職場的。事實上本來筆者也曾參與評估多元就業方案單位轉型社會企業的可能性,但多數單位因為生存能力實在有待加強,所以最後就不了了之。

筆者曾輔導過績優的多元就業方案單位,但是當單位有能力轉型成一般企業或社會企業時,其實就會選擇放棄繼續申請這個計劃,原因多半在用勞動部對於政策的整體發展方向不明確,甚至連參與計劃的顧問或是專家,也多半受限長官意見或是經費,而難以更好的去協助單位發展及建立專業。當初的「以工代賑」到今日的「失業在地就業」觀念,早就應該有大幅的調整和重新思考,尤其歷經了4任的總統,對於勞工政策應該要更與時俱進的去規劃。讓申請多元就業方案的單位真正具備營運和商業模式,以及讓失業者能學會更具備競爭力的一技之長而不是只能守在特定地點就業,才能真正減少失業率並走出困境。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