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930期
|
|
|
|
|
|
|
【2019/10/20 】 |
|
|
新課綱—學校、教師「心」教育【葉興華/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
|
|
|
|
|
| |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新課綱在總綱公布近五年後,終於在108學年度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的一年級開始實施。依據國家教育研究院之規劃,此次新課綱將至少使用十年,其影響的學生、教師應為有史以來教改規模最大者。
教育系統中的組織、單位,和人員眾多;制度、法規更是繁雜,並與其他系統關係綿密,故改革不易。課程與教學的革新為教育改革的核心,其困難度尤高,除前述的因素,涉及人員「心態」上的改變更是關鍵,要讓教育所涉及的人都能「齊心」接受則是難上加難,這也是改革頻繁的主因。
面對新課綱的實施,許多學校、教師在總綱公布後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期待透過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改變,實踐「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助學生面對未來的挑戰。但不免有些學校和教師面對不可知的未來,選擇在形式上滿足了新課綱的要求,在課程的實質內容與教學方式上依舊抱持著「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以對。人類對於未來的生活雖然無法完全掌握,面對眾多需要適性揚才的學子也難有齊一的做法可保證其能擁有美好的未來,但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與做法,最多只能原地踏步而無法向前。
「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是新課綱的重要精神、教育一直追尋的理想,更是所有改革共同的核心價值。如果具有專業的教師,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能時時精進,以學生為主體,關心學生的學習情形,適時的調整課程與教學設計,學生不進步也難。
「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常常是許多學校、教師面對課程教學改革時不願前進的藉口。改革必須藉由形式和內涵的改變方能具體呈現,在共同核心價值的引導下,改革常以不同角度的形式和內涵加以表述,這些不同的角度,不因其中一個角度被重視而其它角度便不存在,只是因應教育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被強調。所以,學校和教師若能一直秉持「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的核心價值,則始終能走在教育的尖端,也才是真正的「以不變應萬變」之道。
學校和教師心中秉持的價值會成為其面對改革時的「心態」。面對新課綱的實施,學校和教師最重的要的是調整「心態」,如果未能掌握應有的「心態」,空有形式則只是換湯不換藥,雖然外界不易覺察,就算覺察也莫可奈何,但學生的學習必定受影響!新課綱實施後各校依課綱規定形式而有了新的課程內容,但「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的「心」教育才是關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