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930期
|
 |
|
 |
 |
 |
|
【2019/10/20 國語日報】 |
|
 |
全民學CPR 學校可落實 |
 |
 |
|
 |
 |
|  |
|
【社論】近日有民間團體呼籲,全民學習CPR(心肺復甦術)。他們主張,突發性心臟停止已是全球第三大死因,若能在四到六分鐘的黃金救命時間,對患者進行CPR或以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急救,可以挽救不少生命。
民間團體認為,臺灣突發性心臟停止病患送醫後,存活率僅百分之二十二,比起美國西雅圖的百分之六十三,顯然臺灣還有努力空間。尤其八成患者突發性心臟停止是在家中,一旁通常有家人,如果立刻施救,挽回生命的機率可提高不少。
早一分鐘施救,患者就多一分機會。但以臺北市為例,旁觀者施救率僅三成多。多數人撥打一一九後,就在一旁焦急等待。不願出手的原因,可能是擔心惹上法律責任,卻不知道政府早已修法對施救者免責,也可能是不熟悉CPR或AED操作。
要落實學習基本救命術,在學校還是有較多機會。不少縣市早已在國中階段教學生練習CPR和AED,到了高中,還多學哈姆立克急救法,有大學甚至列為畢業門檻。不過,在多數中學並未落實,學生平均練習時間不足,操作技術確實不熟練。
今年二月,一名十六歲少年在新店北新國小,即時為因跑步暈倒、失去生命跡象的男子施救,直到消防員接手。少年表示,是在國中健康教育學到CPR,他慶幸當時上課很認真。
CPR和AED操作不困難,中學時期每年練習一次,並不容易忘記。但一旦需要用上,就不會留下遺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