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933期
|
|
|
|
|
|
|
【2019/11/30 】 |
|
|
走出課室學習趣【郭恆銓老師/臺北市古亭國中】
|
|
|
|
|
|
| |
|
近年來戶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在國際上已形成新的學習風潮,臺灣教育部自2014年公布戶外教育宣言,並攜手文化部、農委會、環保署等中央部會,簽署《推動戶外教育合作備忘錄》,一同推動戶外教育。
根據《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戶外教育泛指「走出課(本)(教)室外」的學習,包括到校園角落、社區部落、特色場館、山林溪流、自然探索、社會踏查等等之體驗學習,透過走讀、操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生活,並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
筆者現為國中七年級班導師,常將戶外教育與班級經營結合,目前累積推行上百場次,最高紀錄是國中三年共辦理五十場次班級戶外教育,故深知在教學現場的教師要把班級帶到戶外,其實並不容易,從活動前擬定計畫,各項連繫作業,課務處理,到活動中的安全維護與行程掌控,需彼此分工,相互合作,此外,國中的升學考試壓力更是個巨大阻礙,有意願的老師往往因此選擇打退堂鼓。
筆者願將個人經驗與閱眾分享,期待有意願但不知從何做起的老師勇敢踏出第一步,一起來成就更多的學子。
臺北市身為首善之都,可用資源非常豐富,眾多的博物館、社教機構與政府機關,再加上方便的大眾運輸工具,是老師辦理第一次戶外教育的最佳選擇,配合館內志工的導覽解說或課程,老師可省去一邊帶課程又要一邊管理秩序與維護學生安全的雙重壓力,在時間約花費一個半天,故不必擔心午餐問題,且搭乘公車或捷運在花費上較租賃遊覽車節省許多,還可順便讓孩子學習如何規劃路線,計算費用與訓練乘車時應有的秩序與禮儀。
筆者的服務學校位於新店溪畔,古亭國中校園外就有Ubike站,河濱公園租賃單車也很方便,故常利用段考結束的下午,帶著孩子們用騎車的方式體驗藍色公路,看生態濕地,尋訪古蹟,了解在地歷史與文化,順道鍛鍊腳力並紓解壓力。 這幾年因為3C產品的普及化,運動場上的孩子都變少了,更不用說願意親近自然的孩子還剩下多少?曾遇過為數不少的孩子,拒絕親山並對植物感到厭惡,甚至對昆蟲恐慌,理查﹒洛夫先生所著的『失去山林的孩子』一書曾提到,缺乏創造力、想像力,不懂分享,過胖、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憂鬱、躁鬱傾向的孩子,或許只是因為患了『大自然缺失症』,而解方即是親近自然回歸山林,筆者利用臺北捷運的便利性,結合鄰近捷運站的親山步道,如劍潭山、虎山與象山等步道,規劃一個半天的親山並淨山的課程,並從孩子在日記中的回饋得知,真的有些人因此開始喜歡親山健行了呢!
當累積數次的半日型課程經驗,應能逐漸掌握孩子狀況,在培養一定的師生默契後,就可以開始挑戰整日行程囉!當然一開始因為缺乏經驗,可以先從有既定課程的環境教育認證場所或套裝行程的觀光農場(工廠)開始,但問題會在已有車資、午餐、保險…等既定開銷,若再加上課程費用,須考慮金額是否是家長所能負擔,建議可搭配部份免費行程,如親山步道健行,參訪政府機關(氣象站、發電廠),如此一來也能讓家長更支持老師的理念與用心。
在活動後,筆者會將拍攝的照片上傳至社群媒體,並將課程內容與活動流程詳實記錄,一方面作為修正與檢討之依據,另一方面則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此舉廣獲家長好評,無形之中已大大增加對導師的信任感,更為之後的親師溝通奠定良好的基礎。
筆者之所以致力推行戶外教育,除可落實各項重大議題外,也藉此增廣孩子的視野與經驗,對於國中階段的生涯發展與升學選擇上亦有相當大的助益,更重要的老師自己的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在教學上旁徵博引的功力也大為提升,如此利人利己的好事,對我而言當然是樂此不疲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