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2520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34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林芳如校長
編輯/林泰安校長、林芳如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34期
 點閱次數: 1569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19/12/16
pic   學校工程和課程結合的反思【李承華/臺北市延平國小校長】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學校空間改善為師生帶來新的學習趣味及亮點
pic
  影響「學校校園空間營造」因素頗多,除了學校教育觀點外,也受限於教育政策、學校課程教學導引、師生的共識凝聚、規劃設計者的背景與思維,甚至,更擴及周遭社區居民的意見參與…等。學校工程和課程在字面上雖僅差一個字,但在學校經營上,工程和課程的內涵差異很大,而在經營成效上,工程和課程卻又是相輔相成,若能妥適結合,將有其加乘效應!

  學校師生每日在校園中共同學習、共享資源,校長或學校領導者需思考如何讓教師的「言教」、「身教」與校園內「境教」結合,成為學生最佳學習環境的「金三角」。近年來,情境教育和美感教育備受重視,期待和學生學習能緊密結合,個人以參與學校新建工程的心路歷程,深刻認為引領學校發展,進行校園空間營造之時,可視為學校翻轉改變之契機,且須於學校工程進行之初,就開始思考如何讓工程轉換為課程,進程分別為「規劃方向」、「營造歷程」和「營運管理」三階段。
依個人於校舍工程之實務經驗,以起、承、轉、合四個步驟,闡述其校園空間營造之歷程,帶動學校工程和課程予以結合,而不再是兩條平行線,於提供優質校園環境建置的同時,也從課程教學中,啟動學生透過雙軌整合的學習,從認識校園、親近校園、喜愛校園,進而到認同校園。

以下分別說明: 

  一、起:從校園規劃開始,覺察學校教職員生對於空間使用的需求,建立符合需求之教師專業社群,傾聽師生對空間用途想法和運用,為突顯學校的願景和特色,在課程規劃上,可以藉由意象的設計,進行對於空間規畫的目標與藍圖。

  二、承:營運校園人文氣息及美化空間,學校結構體設計和公共空間開放,能增加師生在課室之外的對話交流,增益相互溝通或提升美感體悟的機會,在課程設計上,可以融合公共藝術或空間展示導覽的學習活動。諸如:讓學生參與空間的想像設計、團體模型製作、空間命名票選活動……等,提升師生對於空間規劃營造的參與。

  三、轉:彰顯人文和藝術的結合,空間情境是校園的骨架,創新和藝術是內涵,在課程教學設計中,要從動線流暢性、人員空間容納及隨處可體驗為主軸,思考工程和課程的轉化,鼓勵教師和設計師的專業對話,提供工程施工藍圖擬訂,同時採小規模滾動式修正,確定以「學生」為本的空間營造目標,才能期待未來發揮空間創造的效益。

  四、合:落實空間實用創價,彰顯學校空間特色,校園空間營造常常受限預算經費,但配合課程設計或教師教學,可跨越經費的籓籬,符應學生持續變化與多樣化探索學習之情境需求,空間營造的實用價值就是讓校園空間作為課室的延伸教材園。

  學校建築本就是大教具,而空間營造應以豐富教具內涵、展現教具價值為依歸,藉由工程和課程的雙軌整合,推動課程文本的向外延伸,在「規劃方向」、「營造歷程」、「營運管理」都可以有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的融入,使得空間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遠遠超過冰冷的建築結構,使得校園中「處處皆知識,時時有學習」,讓孩子沉浸在有互動、能探索、愛學習的校園空間中。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