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799462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38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徐昀霖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徐昀霖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38期
 點閱次數: 1650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20/1/31
pic   科技再現傳統—談國小《書法小學堂》六下第三單元的解說與實踐 【文/方立權 臺北市吉林國小教師】 pic
pic pic
pic
主題圖片
圖1
主題圖片
圖4
主題圖片
圖5
主題圖片
圖2
主題圖片
圖5
主題圖片
圖6
主題圖片
圖3
pic
一、緣起
    筆者近日見東門國小柳哲明老師手持兩方木頭印,詢問其原由,乃因學生書法落款需要蓋章,於是在學生自行用篆書書寫其姓名為印稿後,哲明老師以雷射切割的方式刻成陽刻與陰刻各一方(圖1)。筆者雖對於資訊科技的原理未加涉獵,然見此成果,遂對印稿結合雷切的呈現更有信心。
    如果學生可以認識篆刻藝術,了解印章章法美的原則,進而賞析名印,並且能自己安排印稿……小學階段即使不適合持刀治印,然若能藉由雷切的科技完成雕琢,克服了「刻」的手工過程,這足以在小學美感教育中嘗試。

二、教材分析
    臺北市教育局出版之國小《書法小學堂》六下第三單元名稱為「書法與篆刻」,此單元的第一、第三和第四節為筆者所寫。或曾聽聞此單元因為涉及「篆刻」,與國小書法課程相關性不大;然筆者認為書法教材內容若全是書法賞析與書寫技法,也太窄化了書法的範疇。那小而美的方寸世界,鈐印在書法紙幅中最不被注意的邊邊角角,長期被忽略也是其來有自。所以筆者認為特立一單元來介紹篆刻藝術是很有意義與價值的,本單元各節名稱如下:
一﹑書法學堂─書法與篆刻
二﹑書法故事─四絕吳昌碩
三﹑方寸天地
四﹑描摹與自排印稿

    第一節簡述文人從事篆刻的簡史,並以「皖派(書法入印)」鄧石如、「浙派(切刀表意)」陳鴻壽和「海派(入古出新、印外求印)」吳昌碩為例,賞析各種不同印風(圖2)。
    第二節簡述吳昌碩在書法與篆刻上的成就,並以兩則小故事來說明他的作品很受歡迎以及價值不菲。
    第三節以影響篆刻章法安排的客觀因素─「印面的形狀和大小」、「印文字數與筆畫數」、「邊框和界格的有無」及「選用的書體與個人排法喜好」來舉例說明(圖3)。篆刻的章法安排千變萬化,這就是他成為藝術且迷人的主因吧!
    第四節為解說練習簿四個印章描摹的注意事項。「目無全牛」採細框字連邊;「樂天知命」採粗框字不連邊。「書法是畫」是漢印繆篆的浙派手法,筆畫轉折為方折,筆力飽滿;「白日已西傾」為大篆,轉折處方圓皆具,字之間的空間較上印多(圖4)。
    而《書法練習簿》的操作與使用建議如下:
    由左至右分別是:範例印章、雙鉤填墨、描紅和自運。雙鉤填墨與描紅是讓學生熟悉範例印章的章法安排,透過認真的臨仿,對點畫的相對位置也會更熟悉。而在自運格的操作,筆者建議可以先用鉛筆打上每字的大略位置,然後再用毛筆寫上確定的線條,這就是臨仿印稿的過程(圖5)。
    寫印稿和寫書法作品的概念不太一樣:工整印風的寫印稿非常重視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距離、字與字之間的呼應(設計性);書法強調用筆、行氣與章法的自然表現(書寫性)。
    印稿,是篆刻家要刻印前經過安排設計後的藍圖,通常刻好後的結果會和印稿相距不遠,這樣寫印稿才有意義。有些篆刻家完成印稿前需要多次修正其點畫位置,才能達到心中認為最佳的畫面布局。而批改已經完成的印拓和印稿,除了可以直接用小楷沾墨在印拓和印稿上註記,也可以在其上鋪上描圖紙,依照原字形大致描寫,並寫上更理想的位置以批改之(圖6)。
    所以,練習簿因為只有一格可以臨仿,又要求字字到位,當然可以先用鉛筆打稿,再用小楷定稿。再者,印稿並非如同寫書法強調不能補筆,如果寫印稿的過程覺得哪個線條不夠厚重或起收筆處的表現不完整,補筆是經常有的。
    能把印稿寫好是需要多加練習的,若有其他時間或機會,也可以讓學生以此方式自行設計其他印稿,體會擔任「文字設計師」所掌握的原則與過程中的趣味感。

三、結語
    本單元練習簿「自運格」的完成方式,是以打稿再完成,這和其他單元直接書寫立意不同。「設計」後再「書寫」,「書寫」後若能結合雷切的科技「雕刻」方式,則可說是完整達成此單元的課程目標。
    科技可以是藝術的代工,但科技終究不能完全取代藝術。人的巧思與創意,若能部分結合科技,可表現出異於傳統藝術之處。雷切的科技,可為校園創作出更多有趣的課程與美化功能,期待之。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