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toplogo top_bk
後台的足跡

 
pic pic pic
點閱次數: 59805087
訂閱人數: 58172
pic pic pic
歷史電子報
第940期
第939期
第938期
第937期
第936期
第935期
第934期
第933期
第932期
第931期
第930期
第929期
第928期
第927期
第926期
[1]2345>>>|
第939期 編輯群

發行人/曾燦金局長
總編輯/謝麗華主任陳秉熙科長
主編/蔡舒文校長
編輯/蔡舒文校長
pic

教師天地

臺北益教網

臺北益教網  
關於e週報新聞類別相關連結申請記者熱門排行 我要投稿
   第939期
 點閱次數: 1399
電子報內容
pic pic pic
【2020/2/15 國語日報
pic   紙紮工藝創新 變身故事紙僕人 pic
pic pic
pic pic

報導.攝影/高修民

 在喪葬儀式中經常使用的紙紮,又稱為「糊紙」,賦予對過世親人的祝福與敬意,卻因為它的禁忌色彩令人敬而遠之,忽略它的工藝之美,使這項工藝式微。

 為了翻轉紙紮的禁忌印象,新興糊紙店第四代傳人張宛瑩與張徐展、詹昱筑成立「新興糊紙文化」,推廣紙紮工藝美學,以創新方式,將工藝化繁為簡,並結合童話故事或在地文化,指導民眾動手做紙僕人,像是在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教民眾製作飛行員,在臺師大附中、新北市新莊區的國小社區推廣紙僕系列活動,大受歡迎。

 張宛瑩說,家中歷經四代人約一百二十年來,都從事紙紮行業。華人社會在喪葬或祭祀時,都有使用紙紮的風俗習慣,而臺灣是這項工藝演變最精緻的地區。新興糊紙文化的作品曾在巴黎工藝設計師週展出,令法國人驚豔,揚威國際,臺灣社會才重新關注這項工藝,看見紙紮文化之美。因此,她推廣小紙偶的製作課程,主要是源自於靈厝(紙房子、紙厝)的紙僕人加以變化。

 資訊科系畢業的張宛瑩,從小幫忙製作紙紮,一百零二年父親張徐沛入選新北市指定文化傳統藝師保存者,她幫父親準備資料時,萌發傳承紙紮工藝的念頭。

 原本紙紮業日漸萎縮,家中甚至三四個月沒收入,父親一度出外擔任保全賺錢養家,還打算把店收起來。張宛瑩說,當時三人創立工作坊作為媒介,把這個有可能被時代淘汰的工藝延續下來。他們發現工作坊是很好的推廣媒介,民眾可以動手做,又可獲得正確知識與觀念,是很好的文化教育。
pic pic pic
 轉寄好友


    回上一頁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5以上版本瀏覽器及解析度1024*768
臺北市市府路一號八樓
管理單位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臺北益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