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打造以學校為基地的學習共同體
任何的教育變革,要能推動,需要有溝通的共同語言。在教育場域中,過去似乎缺少了教師專業對話可以使用的共同語言。隨著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校園中開始討論「什麼是教師專業能力?」「什麼是有效教學?」,帶動了一波共同語言的流動。因應著學習共同體的推行,為讓老師們的敘說,有著共同的意涵,我們使用「課堂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學習共同體」作為彼此溝通的語言,以打造以學校為基地的學習共同體。在本計畫1.1版入門手冊中,針對「課堂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與作法有清楚的說明,此處進一步萃取,試著勾勒一個學習的課堂、教師社群及學校社群的圖像。
1.4.1 一個學習的課堂
傳統教學偏向單向灌輸,學生被動學習,而學習共同體理念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透過提問設計來引發思考,讓學生主動探索、聆聽對話、協同學習、分享表達,進而建構自己的知識。一個學習的課堂,教師是催化者,學生是主動學習者,所具有的特徵如下:
l 每一位學生浸潤於安心的環境中,投入學習。
l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進行探究、合作與表達。
l 學生透過搭建的鷹架,學習向上躍升。
l 師生與生生經由合作共學,構築相互關懷、尊重與聆聽的學習共同體。
1.4.2 一個學習的教師社群
教師學習共同體,從分散性領導觀點視之,領導是一項組織性質,全面性地分布於組織中,教師透過社群的參與,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教師如能投入學習社群,則能打破教學孤立狀態,且透過同儕的共學,可以增長知識、反思實踐,並獲得情感的支持,有助於教師學習批判思考,轉變教學信念。一個學習的教師社群,所致力的將是透過課堂教學實務的探究,形構其反思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所具有的特徵,如下所列:
l 教師運用備課、觀課與議課三部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
l 教師藉由分享反思,促動專業成長的學習驅力。
l 教師透過情緒共鳴,著力理論實踐的辯證發展。
l 教師經由互惠協作,開展草根滋長的實踐智慧。
1.4.3 一個學習的學校社群
作為體現學習領導形式的學習共同體,一方面成員的關係是相互聯結的,另一方面則是聚焦於學習。因之,一個學習的學校社群,具有下面的特徵:
l 學校促動組織學習,注入教師所需的生涯活水。
l 學校永續經營發展,以精進教學與提升學習為核心。
l 學校分散領導權責,促進教師彰權益能(empowerment)。
l 學校運用多元證據,反思與改進教育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