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及青少年缺乏適當身體活動是一個全球性的議題 (Kohl, Craig, Lambert, et al., 2012)。本年度賡續推動並擴大試辦臺北市TAKE10教學實驗計畫。本計畫開放各校評估現有師資條件及學生需求,今年度已招募8所學校,共計11班四年級學生為實驗組及11班四年級學生為對照組進行32堂數學課融入10分鐘身體活動之方案。就研究目的上期待透過本計畫增進數學能力、增進學生身體活動以及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等三大目的。本案獲得數學能力有效資料共計422位學生資料(實驗組220人;對照組202人),同時每班抽5位學生進行加速規檢測在校期間靜態時間與身體活動量前後之差異,所得有效資料共計102位(實驗組學生55人與對照組47人),透過為期12週32堂課程介入後,所得資料透過獨立樣本t檢定發現,(一)學生在數學能力部分雖有增進但僅一校實驗與對照組學生達顯著差異,(二)但就靜態久坐時間與身體活動量部分實驗組確實優於對照組,(三)就引發學生對數學學習之興趣之部分,從教師與學生問卷部分能發現持正面態度。同時教師認為針對實施take10教學,較能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呼應學生的需求、較能運用有效的教學活動來呼應學生的需求、能提高班上學生的學習動機、能提高班上學生的學習成就等四部分。整體而言,多數教師針對本計畫所持效果皆為正向觀點。但也針對實施過程之發現認為,課程進度會有所落後,配合學校活動及考試進度,課堂上做答時需加上動作時間,使得課程進度過慢,會有課程進度上的壓力;同時認為教室活動空間仍有限制;課堂秩序因身體活動後有時難以維繫,且學生反應因人而異,同時導師對於身體活動變化性較難掌握。建議後續研究可邀請體育教師進行動做的協同教學、建議以漸進式融入教學,後續若要持續推動take 10活動,可以試著從小學一年做起,因為小一新生不耐久坐的上課型態,且小一的數學單元,較不著重計算解題,可邊做活動邊進行數學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