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教學活動 |
第一階段的教學活動是從海鳥胃看海洋垃圾問題,由荒野解說員蕭儒遠老師以照片呈現國內外海濱、溼地環境及物種;進行河灘物種與海龜肚子生態劇:水筆仔、招潮蟹、黑面琵鷺、高蹺鴴、東方環頸鴴;觀察小信天翁鳥肚的垃圾;一周環保生活的對比影片欣賞;生活中的5R理念介紹。第二階段是濕地淨灘體驗學習,由環境教育輔導團進行規劃,淨灘地點在新北市環教中心(左岸公園與渡船口之間)。河灘地對孩子來說是一段尋寶的歷程,有許多活潑的短指和尚蟹,也有其他新奇的事物。有位百齡國小的孩子向我展示此行發現的寶物,是一個貝殼狀的、潔白的鈣質空殼,略呈橢圓形,長約13cm。細細去看,殼面上有明顯的成長紋和放射狀的肋紋,外緣鋸齒,螺旋中心附近有深褐色的條帶。「這是船蛸嗎?」「是的,船蛸是一種遠洋章魚,這是他的卵殼。」 |
|
|
 |
 |
 |
 |
|
|
|
 |
 |
 |
 |
|
教材 |
1.了解垃圾污染的來源與垃圾處理方式
2.知道各項垃圾處理方式的優缺點。
3.能正確將垃圾分為「資源垃圾」、「廚餘」、「一般垃圾」三大類。
4.落實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
|
|
|
 |
 |
 |
 |
|
 |
 |
 |
 |
|
教學設計 |
1.透過圖片讓學生感受自然生態之美。
2.透過人與動物共通的經驗,引發學生的同理心。
3.透過議題的對話,喚起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覺知。
4.藉由實例,激發學生對生態觀察的興趣及參與校園環境行動的動機。 |
|
|
 |
 |
 |
 |
|
 |
 |
 |
 |
|
教學設計 |
1.能認識二氧化碳。
2.能知道碳足跡的定義。
3.能在日常生活中節能減碳。 |
|
|
 |
 |
 |
 |
|
|
 |
 |
 |
 |
 |
(作者 : 彭春怡、林春雪、陳昱芯、陳美櫻、林憶湄、李淑玲、花梅真) |
 |
|
|
教學設計 |
資源回收 |
|
|
 |
 |
 |
 |
|
|
 |
 |
 |
 |
|
教材 |
通知單內提出教學目標、行程時間、登山裝備等,提供大家辦理相關教學活動之參考 |
|
|
 |
 |
 |
 |
|
 |
 |
 |
 |
|
教學設計 |
(1)能了解鳥類生長過程所面臨的問題。
(2)能明瞭造成鳥類生存問題的原因。
(3)能啟發關懷、愛護鳥類及其他自然生物的情懷。 |
|
|
 |
 |
 |
 |
|